杨国荣:再思中国哲学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一、主要目标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升级改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2025年全省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力争达到280亿元,到2027年累计达到500亿元。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动油气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2024年力争完成2000台配电变压器改造任务,到2025年全面淘汰S9以下和运行年限超25年且能效达不到准入水平的配电变压器,完成6679台配电变压器改造任务,投资约16亿元。(省能源局,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二)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改造升级和退役工作。持续提升农村电网装备水平,推进农村电网装备标准化。积极有序推进全省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灵活性三改联动改造升级工作,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前提下,2024年有序安排全省11台煤电机组开展改造升级,总计容量666万千瓦。在梅州、阳江、揭阳市选取1个以上县(市、区)建成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在云浮市选取若干村建成综合能源示范村,在惠州、茂名、清远市建成农村微电网。
各能源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抓紧实施各项设备更新改造升级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措施,杜绝安全隐患。二、重点任务(一)有序推动煤电改造升级。吉州窑音乐嘉年华场地的应急电源车成功接入,发电设备数据运行正常。
4月30日,一大早,国网吉安县供电公司保电人员朱尚聪和周志文手持红外测温仪,对吉州窑各景区箱变、环网柜、电缆分接箱等设备连接点进行红外测温,及时掌握景区线路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重要线路和保电部位零缺陷运行。上午十点,朱尚聪和周志文提前为应急电源车加注柴油,做好保养维护,将电源车开至现场并通过电缆接入保电点配电低压系统,随时提供备用电源。为保障五一期间吉州窑景区用电安全可靠,该公司提前准备,靠前服务,精心编制保供电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扎实开展客户走访活动,详细了解景区、陶瓷馆、民宿、农家乐等客户的用电需求,并根据景区用电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措施,确保2024吉州窑宋潮文化旅游季和吉州窑音乐嘉年华活动期间供电设备零隐患、零缺陷、零故障。景区的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丹沙渡变铜排与空气开关连接点A相温度18摄氏度,B相温度19摄氏度,C相温度16摄氏度,无异常。据悉,五一期间,吉安县吉州窑举办2024吉州窑宋潮文化旅游季,以体验为核心,联动吉州窑各景区,为五一期间来江西旅游的游客与本地市民提供一场千年文化盛宴。
当天上午,朱尚聪、周志文和国网江西电力(吉安县)井冈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们穿梭于具有千年陶瓷文化、风景秀丽的吉州窑景区,巡视景区线路设备,接入应急电源车,确保2024吉州窑宋潮文化旅游季和吉州窑音乐嘉年华供电正常。节日期间人流量大,电力保障至关重要,供电员工来检查用电设备,我们更踏实了。联接电缆虽然只有50来米远,但4根电缆就有200米,又都是铜芯电缆,又需跨越景区围栏及绿化带,工作也不轻松与此同时,电网设备制造企业也将受益,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电量,将带来新一轮电网改造需求,以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网调度的灵活性。
电网工程投资快速增长,新能源消纳体系加快完善随着国内用电量稳步上升,国内新能源大基地消纳需要和分布式光储加速建设,拉动对配电网的需求高涨,电网新增和改造需求持续释放。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2.1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1%,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7.3%。根据信通院与华为的预期,全球2030年的算力或达到20 ZFLOPS与108 ZFLOPS(FP32等效),是2022年的22与120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居全球第一,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我国为例,煤电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成为兼顾保供与减碳的关键点,导致传统电力企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当前,传统电力企业早已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态势,早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显露,生产设备和手段陈旧落后,技术储备与创新后继乏力,内部治理弊病较多,国际化程度较低,都成为传统电力企业发展的阻碍与挑战。
为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国家电网电网投资额持续保持高位,2023年电网工程投资增长5.4%,预计2024年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已经逐步从新能源建设转至新能源消纳。
2023年以来,AI带来的科技产业变革引发了多位美国企业家对AI或将导致电力短缺的担忧,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AI未来发展与光伏和储能紧密相连,需要更全面地考虑能源消耗问题。另一方面,从数据端也能看出算力产业带来的用电增长。既要做好严峻的电力保供工作,又要背负减碳重任,发展光伏、风电产业成为企业转型的重点。算力基础设施高速发展,产业用电需求激增目前已经有多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的高增长趋势以及更大的电力供应需求已成定数。2024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升电网承载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决心。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峻,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共同选择。
从宏观数据和国家战略来看,传统电力企业转型势在必行。以我国为例,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科技发展推升电力行业需求与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加快了电力企业转型,实现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华泰证券基于该预测测算,至2030年,在基准与乐观情景下,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达到2022年的3.5倍以上,用电体量将达到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0%。
据天风证券组织的新能源消纳考核线上分享会,放宽指标后,今年新能源装机预计增加10%,风光新增装机约340GW。未来,随着更多的新能源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电力市场也将进一步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不仅能够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某种程度上,也为新能源及智能电器企业带来了新一轮业绩增长机会。
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0.8%,其中光伏发电量427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8%。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算力的限制是可预见的,我在一年前就预测到了芯片短缺,下一个短缺的将是电力,到明年将没有足够的电力来运行所有的芯片。同时,受能源结构转型和组件价格下滑等影响,预计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但相比2023年有所放缓。在近期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电网公司放开95%的消纳红线,以接入更多的新能源,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AI产业可能导致的电力短缺问题,国内电力设备行业及光伏产业或迎来发展机遇。因此,部分企业家及业内人士对电力短缺问题的担忧不难理解,AI算力的分布在为整个电力设备行业打造出一片蓝海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电力产业的变革。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全球发电量的35%。与此同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传统电力产业违背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国际局势动荡、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能源和环境危机席卷全球,全球各国也均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的情况。此外,电网产能增加将加速释放光伏需求增长,光伏行业竞争加剧,新的技术和产能将代替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在行业内将有更强的话语权。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从弃电率到利用率,再到合理利用率,评估新能源消纳的指标也正悄然发生变化既要做好严峻的电力保供工作,又要背负减碳重任,发展光伏、风电产业成为企业转型的重点。从宏观数据和国家战略来看,传统电力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在近期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电网公司放开95%的消纳红线,以接入更多的新能源,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0.8%,其中光伏发电量427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8%。未来,随着更多的新能源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电力市场也将进一步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不仅能够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某种程度上,也为新能源及智能电器企业带来了新一轮业绩增长机会。
为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国家电网电网投资额持续保持高位,2023年电网工程投资增长5.4%,预计2024年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以我国为例,煤电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成为兼顾保供与减碳的关键点,导致传统电力企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2.1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1%,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7.3%。2023年以来,AI带来的科技产业变革引发了多位美国企业家对AI或将导致电力短缺的担忧,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AI未来发展与光伏和储能紧密相连,需要更全面地考虑能源消耗问题。
评论列表